来源|深蓝财经
作者|郑婷
最近,“众安保险们”有点烦,因为自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前来索要赔付的投保人络绎不绝。而另一边,当初被“只要9.9元,1天能领200”“有了隔离险,隔离不花钱”等标语吸引入局的投保者们也很烦,因为他们购买的隔离险并没有使自己“躺赚”,等待他们的,反而是“保单退不掉”、“理赔困难”。
为此,在黑猫投诉平台,与“隔离险”相关的投诉,数量正在日渐攀升,截至5月26日17时,总投诉量已经从一个月前的1500余条上升至3017条。
整理发现,这些投诉的重点在于“投保人被隔离但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等方面,投诉对象包括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众安保险、太平保险、泰康保险、众惠相互等全国知名险企,投诉理由跟“险企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字眼紧密挂钩。
1
复星联合“花式”拒赔
投诉量高企,但回复、完成率皆为0
“有了隔离险,隔离不花钱”“只要9.9元,1天能领200元”“隔离一天,躺赚千元”……2021年12月,家住上海的陈先生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相关贴子,立马被简短的文字深深吸引,经过短时间的思考,他认为确实有必要在国内疫情反复横跳的背景下购买一款隔离险。最终,经过多家比对,陈先生购买了“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险”,59元保一年。
资料显示,陈先生所购买的隔离险,属于复星联合中的意外伤害保险行列。界面新闻曾报道称,因为疫情的持续,“复星爱无忧”在一个月内多次提高门槛,包括保费上涨,剔除承保东三省,以及延长等待期,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可是,真当投保人理赔的时候,复星联合却玩起了文字游戏,变得十分鸡贼。陈先生称,4月13日,复星联合以其居住地为“非中高风险地区”,“不认可‘随申办’开具的居家健康监测证明”、“不认可为密接”等理由拒绝了赔付。
但对于复星联合的“辩解”,陈先生完全不认同,他向深蓝财经拿出了强有力的说辞来一一反击。
一、对于“非中高风险地区”
陈先生表示,诚然,上海从4月起采用的应急管控措施,没有和全国统一划分“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在5月22日,上海官方已经对“中高风险”下了明确的定义——所在区域14天内,阳性病例超过10例即为高风险地区,不超过10例为中风险地区。
“而我所居住的小区,早在4月1日起,一直到4月16日,连续确诊26例阳性病例,被强制居家隔离到5月4日才可以出单元门,这足以说明,我那里是中高风险地区。既然如此,我后续找复星联合理赔,为什么还要拒绝?”陈先生说。
二、对于“不认可‘随申办’开具的居家健康监测证明”
陈先生表示,现在“随申办”可以作为用户被隔离的证据,这是上海高院的最新认定。
三、对于“不认可为密接”
陈先生反驳称,“保单中明确表示,‘密切接触或因暴露于特定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被要求隔离的可以赔付。再者,我们小区都有阳性感染者了,难道还不能说明被暴露于危险的环境吗?”
面对理赔无果的结局,5月24日,陈先生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直指复星联合服务不到位、态度差,拒绝理赔,虚假误导宣传,要求对方赔付6000元。
对于“虚假误导宣传”一说,陈先生解释,这起因于复星联合曾在售卖该保险产品期间,打出“居家隔离也能赔”的广告标语来吸引投保人。
截至发稿,复星联合暂未就陈先生的投诉作任何回复。
深蓝财经注意到,不止陈先生,复星联合已经在近30天的时间里收到99条投诉,内容几乎都和隔离险相关,但就跟对陈先生的态度一般,复星联合摆出了一副“置之不理”的模样,回复和完成度皆为0。
极个别投诉人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质疑复星联合存在差别理赔的情况——
“小区同样条件下有人及其配偶获得复星联合隔离险的赔偿6000元整,并且获得赔付的是大童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家属。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本人拒赔。”
据了解,大童保险公司一般指“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百度百科显示,该公司是中国首家全国性保险专业销售机构,其在知乎上的认证账号“大童保险服务”曾于2021年12月发表文章推荐复星联合这款隔离险。
2
复星联合只是冰山一角
太平、众安频现“理赔难”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联合暴露出来的问题仅仅是险企这轮维权风波的冰山一角,太平保险以及众安保险现在都因隔离险面临较大面积的信任危机,但是和复星联合相比,后面两家险企的回复率与完成率较高。
据风暴眼工作室5月24日报道,今年3月份,身在上海的张先生通过支付宝购买了一款太平财险推出的“新冠疫情险”。之后,上海疫情恶化,张先生在4月初不幸被感染并在家隔离痊愈。期间,张先生按照保险合同向太平保险提起赔付要求,并上传了相关证明材料,但对此,太平保险却拒绝赔付,理由是“未提供医生诊断证明及出院小结”。
“我变阳性后出现发烧咽喉痛等症状,提交了转运去医院治疗的申请,但上海当时疫情严重医疗资源紧张,一直没给我转运。难道阳性报告和疫情防控部门开的证明还不能证明我是确诊患者吗?”张先生对太平保险的拒绝理由感到无法理解,他认为,太平保险不考虑上海的实际情况,没有社会责任感,而且自己不能去医院属于不可抗因素。
张先生透露,太平保险一开始是完全拒绝赔付,后来经过自己多次投诉和反馈后,太平方面最后答应赔付新冠确诊金的50%也就是1万元,赔付集中隔离津贴2800元。但截至5月24日,太平保险的赔付依然没有到位。
众安保险推出的“爱无忧意外险”被业内看作复星联合隔离险的姊妹篇,同样是59元保一年,宣称被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的,可以获得隔离津贴,200元一天,6000元封顶,与复星联合的玩法极为相似。
东方网·纵相视频日前报道称,上海沈女士因所住小区长时间封控而去申请隔离津贴时,众安保险同样以“这段时间内,上海并没有中高风险地区”为由,几次三番拒绝赔付。
经梳理发现,投保人与复星联合以及众安保险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前“中高风险”的概念不够明晰,导致保险公司可以拿投保人在“非中高风险地区”为挡箭牌拒赔。
而投保人与太平保险的矛盾,则主要集中于对“确诊”的认定上:太平保险要求提交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才算确诊;投保人认为阳性报告即能说明确诊,理由是,核酸检测呈阳性是能说明确诊的证据之一。
来源: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3
拿了钱,险企跑得比疫情还快
律师:拒赔是在钻字眼
“投保人为理赔困难愁的焦头烂额,但有精算师坐镇的保险公司早就‘提桶跑路’了。”这句话,应该是上海疫情蔓延以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真实写照。
一个可以佐证的信息是,从3月中旬开始,多款“隔离险”相继消失在大众视野——
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于3月17日正式下架;
众安保险爱无忧意外险已于3月15日在自有平台、支付宝等多渠道下架;
复星联合的爱无忧意外险,动作更快,早在去年年底“奥密克戎”出现的第一时间下架。
但即便如此,各险企或许已经达成了他们想要的目的。据业内人士介绍,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隔离险”本质上大多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不少险企只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为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扩展了强制隔离等保险责任。隔离险的均价都在百元以内,复星联合、众安保险、太平保险因为被背靠大树显得更有保障,相关产品备受市场追捧。
资料显示,虽然复星联合的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大股东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却是大名鼎鼎的港股上市公司复星国际。2021年,复星联合营收达32.42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从2020年亏损0.74亿元到2021年盈利0.2亿元。保险业务方面,隔离险所归属的个险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在2021年的增幅显著扩大,同比增长547.22%,令人惊叹。
众安保险则是由蚂蚁科技、腾讯和平安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业绩方面,该公司近5年营收增速出现下滑,不过在最近2年实现连续盈利。与其他财险公司不同的是,众安保险主营业务并非车险,而是以健康险、意外险、保证险为主。2021年,主力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73.42亿元,同比增长14.2%。意外险实现保费20.19亿元,同比增长7%。
太平保险的隔离险,则主要由中国太平旗下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财险”)负责。据了解,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是中国太平保险公司旗下三大主力子公司,数据显示,这三大主力子公司均为2021年实现保费收费增长,其中太平养老增长动力最强,其次为太平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31.44亿港元,同比增长5%。
对于此次隔离险暴露出来的问题,上海高院日前已经说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该以上海疫情事实情况为依据,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四川卓锦律师事务所张琴提醒,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务必要仔细查看保险条款,看里面有没有对隔离的特殊定义以及保险公司的免责声明。如果投保人不符合免责声明中的情况,并且相关新闻、报告都能佐证上海属于中高风险地区的话,那么保险公司拒赔就是在钻字眼,再协商无果,建议投保人走诉讼途径。
广东某律所一漆姓执业律师表示,“就保险公司以‘非中高风险地区’的理由拒赔而言,尽管上海此前没有划分中高风险地区,但现在定义了何为中高风险,这实际只是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保险合同可以承继这种转化。”
“除去法律问题,保险公司玩这个文字游戏,属实恶心人。”漆律师建议,投保人可以等一波舆论升级和资讯更新,看有没有指导案例或者官方判定,实在不行再走诉讼途径。